2022年8月5日至6日,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的全体师生在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长廊、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现场实习教学。
8月5日,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俊成教授在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长廊向实习师生详细介绍了巴东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巴东县的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巴东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纤夫文化。纤夫文化作为神农溪流域地理环境下造就的独特文化,是纤夫文化长廊的品牌核心。在朱俊成教授的讲授下,实习师生认识了豌豆角小船、纤夫石、纤夫服饰等物质文化,了解了“团结协作、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纤夫精神和为了适应行船需要所创造的纤夫号子等非物质文化。
8月5日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巴东科教基地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野外实习中期检查。20个小组自行选择实习内容,以PPT的形式进行了专题汇报,参加实习的学生积极参与提问,现场专家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
8月6日,全体师生考察了三峡库区的大型滑坡体——黄土坡滑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李辉副教授为实习师生讲授了滑坡体的结构组成、滑坡形成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滑坡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实习师生以巴东县为例探讨了高山峡谷地貌区滑坡地质灾害对城市选址的影响。
随后,全体师生来到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窦杰教授向全体师生介绍了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的基本概况和建设历史。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由一条主隧洞,5个支洞和试验洞,以及一系列原位试验与检测设施组成。每个支洞和试验洞都承担着不同的科研任务,通过开展滑坡岩土体结构观察与分析、滑带土原位试验、滑坡水文地质试验、微重力与微震监测等试验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潜在滑坡体进行监测。窦杰教授介绍,滑坡观测站的主要监测内容为:地形变形观测、局部岩土体变形观测、深部变形观测、水文地质观测、地质灾害防治结构观测、地球物理观测六个方面,观测到的数据能够为整个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灾害的防控提供基础性长期观测资料。
8月6日晚,实习师生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开展“荆楚地理大讲堂”第五期专题讲座,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季军良副教授主持。秭归县委党校三级教授郑承志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传承屈原文化 培育地理传人”的报告。郑承志教授为实习师生详细介绍了屈原的姓氏文化,《离骚》、《天问》、《橘颂》等文学作品、廉洁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屈原文化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实习师生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的政治、经济效益,如何深化课程思政和文化与地理的融合等内容展开讨论。
(供稿人:徐惠孝 田益瑗 谷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