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至8日,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的全体师生在张家冲小流域水土保持站、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屈原故里、三峡大坝、链子崖风景区开展现场实习教学。
8月7日,全体师生来到张家冲小流域水土保持站进行考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陈旭教授从该地区基岩的组成成分引入,介绍了张家冲小流域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随后,陈旭教授结合影像图和地形图分别介绍了张家冲小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其地貌特征,分析了周边环境在图中的表示方法。现场师生围绕张家冲小流域影像图和地形图中地理要素的表达方法与陈旭教授展开讨论与交流。
为深入探究张家冲小流域水土保持站应对水土流失采取的方法,实习师生来到张家冲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区进行实地考察。在水土流失实验小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林丽蓉副教授介绍了4种不同坡度(5°、8°、15°、20°)的农作物与标准小区25°坡度的对照实验,用于比较不同保护性耕地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后,林丽蓉副教授总结了该地区应对水土流失的方法:建设石坎、土坎梯田,设置植物篱,种植水保林,并指出目前水土流失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自动化测量普及对水土流检测的科学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彭渤教授带领实习师生观察了花岗岩的物质组成。花岗岩的主要成分为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等浅色矿物和角闪石、黑云母、辉石等暗色矿物。彭渤教授强调了鲍文反应系列在地质学、岩石学、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在地质学和岩石学中,鲍文反应系列能够解释岩浆岩的成因,特别是解释矿物的组合方式和矿物的形成质地;在自然地理学中,能够利用鲍温反应系列解释高温矿物比低温矿物更容易风化的原因。
峡谷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貌类型,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在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侯林春副教授带领实习师生了解了峡谷地貌的演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一般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泗溪峡谷在地壳抬升和河流的切割下形成,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纪时期形成的灰岩。侯林春副教授带领实习师生观察了景区内的弧形陡崖,这是由早期落水洞与天坑衍化而来,是在石龙洞组地层上发育的雁形排列的张节理。
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现代水利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在屈原故里,实习师生观赏了风格独特的山门建筑、宏伟壮丽的屈原青铜像、肃穆庄重的屈原衣冠冢、幽静雅致的纪念屈原陈列馆。
在屈原故里瞭望三峡大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陈旭教授为实习师生讲授了三峡大坝组成部分、使用寿命、选址原因、水库水位调度以及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不同河段的影响。陈旭教授强调,三峡水库水位调度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水位的影响巨大,例如高水位蓄水导致洞庭湖、鄱阳湖3至4月份水位降低,湖南省、江西省部分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供给不足。陈旭教授形象地将三峡大坝泄出的水比喻为“饥饿的水”,因其泥沙含量底,侵蚀能力强,导致距离三峡大坝180至200公里范围内的河床底部泥沙粒度增大(河床粗化),侵蚀作用加深。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红亚教授为实习师生讲解了汛前限制水位的概念、水利工程枢纽的组成、三峡大坝的作用等内容。王红亚教授特别强调,河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避免用某一个点或者某一段监测到的数据推断整个流水系统的动态行为,需要用全局的眼光看待水文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研究。
8月8日,实习师生来到了本届联合野外实习的最后一个考察点——链子崖。实习师生现场学习了危岩体的概念、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危岩体的治理方法与措施等内容。链子崖危岩体所在的陡崖由坚硬的二叠系栖霞灰岩夹多层薄层碳质条带钙质泥岩组成,由于卸荷、风化、溶蚀作用以及崖下煤层大面积采空,造成陡崖临空地带的灰岩岩体不均匀变形,形成一系列与临空面近平行的张裂缝。危岩体的防治工程主要有锚固工程、抗滑栓、防水工程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侯林春副教授为实习师生介绍了新滩滑坡遗址的位置、新滩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由于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科学预测预报,较准确地做出了滑坡警报,当地政府及时组织群众撤离险区,滑坡区内457户1371人在滑坡前夕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因此,新滩滑坡被誉为“我国滑坡预测预报防灾史上罕见的奇迹”。
(供稿人:徐惠孝 田益瑗 谷思莹)